神女赋

繁体版 简体版
神女赋 > 春秋晋国风云 > 第398章 赵鞅铸作铁刑鼎

第398章 赵鞅铸作铁刑鼎

这边,新任中军将魏舒不断展现着他的虚心纳谏、不耻下问形象。′求¢书~帮` !蕪-错.内_容_那边,有一个人正在生着闷气。

生着闷气的人正是范鞅,这位范氏家族宗主,政治老练,谋极富略。用一句话概括,那便是晋国政坛上一名老奸巨滑贪得无厌的高级官员。

他当然生气,因为祁氏、羊舌氏两大家族被灭,他的范氏家族居然没得到一分土地。

你国君也好,你魏舒也好,搞这一套,拿着国法来吓人。什么家法国法,无非就是想要人家士大夫家族的土地而已!

现在你魏舒得志了,当上中军将了,你就唆使国君搞国法为大?

什么是国法?还不是符合你们利益的便是国法,不符合你们利益的便不要法了?

不行,如果你们再以某家在执行家法时,再弄什么家法凌驾于国法这样的事来,那岂不是随便可以灭了大夫家族,然后再次瓜分其家产土地?

别看咱老范家现在土地最多、实力最强,再给你们这样搞下去,你们的土地越来越多。

到时咱老范年岁大了,告别这个世界了,那咱范家岂不是要被你们赶上甚至超过了?

这不行,至少咱老范现在还在,就必须杜绝这种以国法压制家法,从而灭了大夫家族的事发生。\b!i·q¢i¨z*w¨w?.*c^o!m¨

范鞅有的是办法,他把中行寅找来:“看来,必须要公布法律了,让各大夫家族都严格按公布的法律办事。让他们小心点,这样才会避免什么家法凌驾于国法的问题出现。”

中行寅一切都听范鞅的,这两家是世交,父亲中行吴去世后自己在范鞅的全力支持下入卿,但他现在在六卿中的排名是倒数第二。

得做点什么事,让晋国上下都看到咱中行家族的贡献,多立功才可以得到快速提拔。

“范大人,赵鞅此前对祁氏、羊舌氏两大家族被灭有过一些意见。他认为既然一切要以国法为依据,那应该让国人都知道国法到底是什么样的。不能如以前那样,由卿大夫和国君来按习惯和传统来判案。”

“快去把赵鞅请来,我们一起商议。”范鞅对赵鞅本无好感,但他觉得这个人可以利用。

赵鞅听说范鞅、中行寅有意公布法律,心想这是好事。如果法律早点公布,那祁氏、羊舌氏这样的功勋家族怎么可能会被灭族?

现在国家很乱,国君权威不够,却又要乱举屠刀,这不严重符合晋国利益。

赵鞅心直口快,对范鞅道:“郑国执政大夫子产几十年前就制作了刑鼎,把法律刻在鼎上,陈于太庙。\欣*丸~夲_榊?颤~ ,蕪′错!内?容?全国上下都知道了原来刑法是这样的,所以都严格按照刑鼎上的法律规范言行,郑国大治。我们晋国早就应该这样了。”

范鞅大喜,三人商议了一番后,决定比郑国的刑鼎更进一步:郑国铸刑鼎,咱晋国也铸一个。不过郑国人用了铜,咱晋国比郑国国家实力强很多,那就用铁。

要知道,中国的铁器虽然说在商朝就出现了,但那是陨铁制品,而非人工冶铁非。人工冶铁始于春秋时期,如今春秋走到了末期,冶铁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晋国这样的超级大国,其先进科学技术的标志之一,就是冶铁。

铸铁制刑鼎的具体事项,就由赵鞅、中行寅两位卿大夫实施。

六卿会议很快通过了这个方案,因为这三人至少便有三票,而中军将魏舒也不想得罪范鞅。

赵鞅的执行力是超一流的。公元前514年冬,赵鞅、中行寅率军到达汝滨,即今河南省洛阳市嵩县东北一带,这是晋国前些年灭了陆浑部落后新得的城邑。

晋军到汝滨干什么呢?筑城。

筑城到了春秋这个时候,已经变得很流行了。西周时期,诸侯国的概念其实是一个都城的概念。所谓加强国家建设,说到底便是加强都城建设,是一个点的建设。

但到了春秋后期,国家的概念已经变成了国土的概念,不再只是一个都城的事了,而是这个国家内大大小小各个城邑的事。

国家的边界概念越来越明确,诸侯国对土地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国家的大小,从原来的以都城大小为衡量,变成以国土面积的大小来衡量。

那就需要国家对每一个新得的城邑予以保卫,最直接最有效的保卫办法便是加强防卫。这便需要修筑城邑的城墙,并加强城防工事建设。

赵鞅、中行寅这次正是到汝滨筑城。这是一项军事行动,国家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