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江这等大河挑水,但却跋涉甚远,耗时费力,收效甚微。”
“眼下田间粮食即将起穗,可若无水灌溉,秋收之时,必将颗粒无收。”
“届时,若无收成,百姓生计难以为继,必饥民遍野,甚至引发流民潮,冲击周边县、州,发生祸乱。”
“还望陛下早做定夺,解百姓于倒悬!”
说罢,那大臣重重叩首,满脸焦急之色。
一众大臣听后,皆心中一惊,面面相觑,原本准备退朝的轻松氛围也瞬间退去。
所有人都意识到,若不处理好,恐将是一场动摇大苍国本的大危机。
楚苍南听后,面色凝重,目光扫过群臣:
“诸位爱卿,可有良策?”
满朝文武一时鸦雀无声,无人心中有计。
片刻后,一位武将咬咬牙站了出来:
“皇上,依臣之见,可速调各地驻军,协助百姓挑水抗旱。”
“一来可维护秩序,防止出现流民骚乱,二则可助力百姓耕种,彰显朝廷关怀,稳定民心。”
此言一出,立刻有人站出来反对:
“皇上,万万不可。”
“驻军肩负守卫边疆、保家卫国之重任,随意调遣,若外敌趁虚而入,该当如何?”
“再者,旱情严重至此,协助百姓挑水,跋涉甚远,一人一天又能挑几担水,对百姓用水,灌溉田地,不过是杯水车薪,毫无根本用处。”
“而且,从各地调兵,不说长途跋涉,人马皆需补给,消耗巨大,到达灾地后,士兵安置驻扎,搭建营帐、筹备物资等等,又是一笔不菲开支。”
“若依将军而言,不但难见成效,还会令国库空虚,将国防置于险境。”
“望皇上三思啊!”
楚苍南听罢,深知这位大臣所言极是。
路途甚远,挑水灌溉田地,耗费人力物力无数不说,又能浇灌几株稻穗?
不是可行之策。
可是,田间没水,又必将颗粒无收,大苍又恐生内乱。
良久,他目光再次扫过一众大臣,沉声道:
“调兵挑水一事,暂且搁置。”
“诸位可还有其他异议,既无需花费巨大,又可保国防万全之策?”
大殿内,一众大臣面面相觑,无人应答。
突然,太子眼中闪过一抹狡黠,上前一步,拱手道:
“父皇,依我大苍皇室惯例,皇子出宫开府建衙两年内,需为朝中解决一事,不如就将此次旱灾之事交于六弟凌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