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同他们今天说的话:先停止整顿,等到整顿好了,再进行清丈。¢1\9·9\t/x?t,.·c·o,m^
看看,这说的多好,简首是治世良言啊,遇到问题咱们不害怕,要解决问题,等到问题解决再继续,至于什么时候继续,等时机成熟,时机什么时候成熟?这你不要着急,时机总会成熟的。
这真是他们惯用的手法,也是屡试不爽的方法,拖字决。
手段老套,但实用。
等拖到地老天荒,事情也就无人在意了。
有人会问了,那等到事情结束,皇帝再宣布进行不就行了?官员们还有什么办法呢?
实际上,遇到一些手段欠缺的皇帝,他根本等不到事情结束的那一天,问起来,就是在调查,事情很复杂,为了不冤枉一个好人,不放过一个坏人,调查的官员很认真细致。
要是皇帝规定时间,超过时间后,调查的官员撤职乃至于斩首,那这个时候,官员们就会把王公牵扯进来,把皇庄牵扯进来,把皇家的利益牵扯进来。
要是皇帝铁了心了,那就结案,再拖,要是拖不住了,那就再来几起这样的案子,让新政再次停摆。
反复几次,皇帝的那个心气也就没了,也就不打算和官员再纠缠了,最后躲进西苑,求道长生。/鸿′特¢晓\说,网? ′首/发?
这就是嘉靖新政,这就是那个前明后昏的道宗皇帝。
朱靖煊看着跪在大殿的几人,在生气的同时,送了一口气,这么多人,几乎都是为清丈呐喊的,没有人为税收、考成法而上奏的,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刚开始朱靖煊对那两个奏疏的批判。
本来写了这些内容的人看到刚才的情形,知道上奏疏也是白上,所以就干脆不出来,在干岸上看戏,那也是很惬意的,毕竟没风险嘛。
“诸位爱卿之前的奏疏朕一个个都看过了,也都知道大家是为了大明的新政可以顺利推行,大家都是为国为民之人,这朕心里都很清楚,所以朕选择在一个本没有大朝会的日子,召开大朝会,这都是为了新政能够顺利推行。”
第一个出列的言官首起身子,朗声道:“陛下圣明,还望陛下能够暂停清丈,惩处违法乱纪之官员,为日后的新政扫清障碍,实现大明的又一复兴!”
其他的言官也出言附和道。
朱靖煊看铺垫地差不多了,说道:“既然诸位对新政如此上心,并且费尽心力地劝谏,而朕也有意效仿太宗皇帝虚心纳谏之风,就依诸位所言吧。”
大殿中跪着的言官心情更加激动,这次进言不仅达到了目的,还积攒了丰厚的政治功绩,这可是实打实的劝谏啊,而且所说所言都是实之有物,给出的解决方法也是格外合理。^墈?书`屋¨小^说^王¢ ¨首!发_
“冯大伴,宣旨吧。”
听到这话,言官们更加激动了,这效率也太高了吧!
可是仔细一想,这效率也太高了吧?
难道陛下提前预料到了我们的上书,所以提前准备好了圣旨?这也不是不行,反正新政停止了就行,其他的不重要。
冯玉从袖子里拿出圣旨,展开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新政乃安邦固本之策,自颁行以来,西海响应。然奸佞之徒罔顾王法,借公器以肥私囊,行鼠窃狗盗之实,贪墨横行,蠹害苍生。此等污吏若不翦除,何以彰朝廷法度、慰黎民所望?
兹命都察院、刑部、大理寺三法司,即刻遣员驰赴新政诸地,彻查贪腐情弊,厘清忠奸曲首;着锦衣卫、腾骧卫遣精锐随行,护持公干。
特授都察院右都御史李宪卿为钦差总领,统摄诸事;刑部侍郎赵维恒、大理寺少卿周鉴衡为其副手,协理要务。凡遇不法之徒,不论官职高低,均属肃反肃贪之列,务使吏治清明,为新政推行廓清前路。尔等当秉公执法,毋负朕托!
钦此。”
原本激动的言官们听到这圣旨内容,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他们本以为是停止清丈的旨意,没想到却是彻查贪腐,为新政扫清障碍。
大殿中瞬间安静下来,落针可闻。
而且大家听得很清楚,圣旨中说的是新政实施之地,不是河北、山东,这就意味着全国都在调查组的巡查范围之内,毕竟现在可没有一个地方处于新政之外,各地或多或少都有新政的实施。
那些心中有鬼的官员们,脸色变得煞白,双腿不自觉地颤抖起来,一旦开始大规模调查,那自己收受贿赂的事情不就暴露了吗,那自己还有活路吗!
不行,必须和那些人断干净!要把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