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白刃战。李云龙带着警卫排亲自增援,驳壳枪连连开火,撂倒三个鬼子军官。
"司令小心!"警卫员小王猛地将李云龙扑倒。一发坦克炮弹擦着他们头皮飞过,在身后炸出个大坑。小王却再也没起来——弹片切断了他的颈动脉。
"小王!"李云龙抱起这个跟了自己两年的小伙子,鲜血很快浸透了军装。?纨, · ·鰰*占, ′哽?新`最\全,才十九岁啊...他轻轻合上那双不肯瞑目的眼睛,抄起地上的步枪就冲向了缺口。
这场城墙争夺战持续到中午。日军先后五次突入,又被五次打退。城墙下尸体堆积如山,护城河都被染红了。守军伤亡也不小,特别是机枪手,几乎换了一茬。
下午一点,日军突然停止进攻,开始后撤。李云龙立即意识到不对:"快隐蔽!要炮击了!"
果然,五分钟后,日军重炮加入了合唱。这次炮击比上午猛烈数倍,城墙在爆炸声中颤抖,多处坍塌。一颗150毫米榴弹命中指挥部,参谋长老陈和三名通信兵当场牺牲。
"老陈!"赵刚想冲进废墟救人,被李云龙死死拽住:"不要命了!"
炮击持续了整整一小时。当日军再次进攻时,东城墙己经出现三个二十多米宽的缺口,守军伤亡近半。
"一团撤到第二防线!二团顶上!"李云龙沙哑着嗓子下令,"通知三团,准备袭扰鬼子后方!"
第二防线设在城内主要街道上。战士们利用房屋和街垒构筑了立体火力网,连屋顶都布置了狙击手。李云龙将最后的预备队——魏大勇的侦察连放在中心广场,那里是几条主干道的交汇点,必有一场恶战。
日军坦克率先冲入城内,但很快发现麻烦大了——狭窄的街道限制了机动,反坦克壕和路障比比皆是。最绝的是,八路军在主要路口埋了巨型炸药包,由躲在附近地下室里的战士手动引爆。
"轰!"一声巨响,领头的坦克被炸成了零件状态。后面的坦克赶紧转向小巷,却压上了反坦克地雷。不到半小时,日军就损失了六辆坦克,剩下的不敢再冒进,只能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
巷战是残酷的。日军逐屋争夺,守军则神出鬼没。有时候一栋房子看似空无一人,等日军进去后却突然爆炸;有时候狙击手从意想不到的角度开火,专打军官和机枪手;甚至有战士浑身绑满炸药,高喊着口号冲向日军人群...
夜幕降临时,日军只控制了城东三分之一区域,却付出了惨重代价。守军也精疲力尽,弹药所剩无几。李云龙清点人数,发现一团只剩不到两百人,二团也伤亡过半。
"司令,撤吧!"张大彪满脸是血地建议,"再打下去要拼光了!"
李云龙却盯着地图出神:"再坚持一下...三团该动手了..."
果然,午夜时分,城外突然枪声大作——三团和第五分区按计划袭击了日军后勤营地,烧毁了弹药堆积所。更妙的是,一支小分队摸到了日军炮兵阵地,用炸药包报销了西门重炮!
城内的日军顿时慌了神。前线部队担心后路被断,攻势明显减弱。李云龙抓住机会,组织了一次漂亮的反击,将突入城中心的日军赶了回去。
第二天天亮,日军惊讶地发现,守军竟然还在抵抗!而且越打越顽强,仿佛有使不完的兵力和弹药。其实这是李云龙的疑兵之计——他让少量精锐不断变换位置,制造出兵力充足的假象。
上午十点,日军再次发动总攻。这次他们改变了战术,不再强攻街道,而是用炸药和火焰喷射器开道,遇房拆房,遇墙破墙,硬是开辟出一条通道。
最危急的时刻,中心广场的争夺战持续了三个小时。魏大勇带着侦察连死守县政府大楼,打退了日军七次冲锋。子弹打光了就用刺刀,刺刀弯了就用枪托,枪托碎了就用拳头...最后只剩和尚和五个战士还站着,周围躺满了日军尸体。
"司令!和尚那边顶不住了!"通信员急匆匆跑来报告。
李云龙二话不说,抄起冲锋枪就往外冲:"警卫排跟我上!"
此时的中心广场己成修罗场。县政府大楼千疮百孔,一楼几乎被夷为平地。魏大勇和最后三名战士退守二楼,用桌椅堵住楼梯,从地板缺口往下扔手榴弹。
"和尚!坚持住!"李云龙带着二十多名战士从侧翼杀出,打了日军一个措手不及。冲锋枪近距离扫射的威力惊人,瞬间放倒十几个鬼子。
两支队伍终于会合。魏大勇浑身是血,左臂不自然地垂着,却还咧着嘴笑:"司令...俺们...没给你丢脸..."
"少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