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余天后,各项协议的谈判均己完成。^欣¨捖`夲*鉮?戦\ /更`鑫`最^全~
这天的报纸头条上赫然出现了秦初月与维多利亚王国代表握手的合照,而在这张合照旁则是写着这样的一个标题——《大秦皇帝陛下与维多利亚王国亲王殿下签署同盟条约》
当这则消息被传播到秦国各大城市后,迅速成为了秦国民众闲暇时的谈资。
而在与维多利亚王国的同盟条约之外,其他的一些协议就没有那么让人在意了。
只要有些政治敏感性的人都能从这则消息中嗅到一种方向上的变化。
为什么秦国和维多利亚王国要结成同盟?他们所要对付的共同敌人是谁?这一切都有所指向。
在各国代表回国的路途中,有一位代表在这一群或是喜悦或是平静的人中显得格格不入,他面色紧张心里头惴惴不安。
而这位代表就是罗斯国的外交官。
他来到秦国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参加秦初月的婚礼也不是为了和秦国达成什么合作,而是借着这个由头打探秦国对罗斯国的态度,以及了解各国与秦国达成的各项外交协定。
如果从这个目的看,他的目的是达到了的,但很显然他得到的消息却并非是什么好消息。
他是个聪明人他知道秦国和维多利亚王国的同盟代表着什么。
这代表着他们罗斯国在之后和维多利亚王国的冲突中将会处于一种十分被动的地位。
可以说这份同盟条约是对他们罗斯国赤裸裸的敌意。
而若是如此那情况其实也没有这么糟糕,毕竟维多利亚王国和罗斯国并不接壤。
最要命的是德意志国也在和秦国眉来眼去。
作为和他们罗斯国有着漫长边境线的国家,德意志国一旦和秦国联合,他们罗斯国将要面对的局势就不是一般的恶劣了,光是腹背受敌这一项就能要了他们罗斯国的命。
若是事情真的发展到那种糟糕的地步,他确信维多利亚王国绝对不介意对他们来一次趁火打劫。
现在摆在他们罗斯国面前的选择己经十分明了了,他们必须寻找一个盟友,寻找一个能够帮助他们对抗秦国和维多利亚王国这一联盟的盟友。
在远东地区他们己经找到了扶桑,虽然扶桑实力弱小,但孤悬海外易守难攻,也算是一个过得去的盟友。
而除了扶桑之外,他们罗斯国还得在欧罗巴地区也寻找符合他们要求的盟友。/嗖?艘-小/税¢蛧/ ·追?蕞_歆`璋*結*
目前他们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是法兰克王国,而第二个就是德意志国。
第一个很好理解,就是让德意志国也陷入一种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第二个也比较好理解,主要是为了防止自己有两线作战的风险。
说实话,按照常理来说第一个是最好的选择,毕竟目前法兰克王国的国内普遍仇视维多利亚王国与德意志国,对于秦国也并不待见。
这是民意基础。
若是罗斯国提出要与法兰克王国联合,那他们多半是不会拒绝的。
然而从战略角度考虑,他们虽然将德意志国拖入了一种两线作战的局面,但法兰克国实际上也在两线作战。
若是和法兰克王国联合,那在爆发冲突的时候,他们的胜算并不大。
既然如此那就只剩下一种可能了,那就是和德意志国交好,消除罗斯国两线作战的风险。
虽说若是将法兰克王国也拉入他们之间的阵营更好一些,但奈何法兰克人和德意志人相看两厌绝不会成为盟友。
在回国的火车上,罗斯国的外交官想了很多,最终将自己所想的这些解决方案连同自己所获得的情报一并递交了上去。
当罗斯国的外交官回国后没多久,来自秦国的消息便传到了罗斯国的首都,顿时引起了一片哗然。
此时罗斯国的各大高官们心底里都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安。
而这种不安在之后得到了应验。维多利亚王国的军舰出现在了达达尼尔海峡附近,而巴尔干的局势也开始动荡起来。
在如此情况下,刚即位不久的罗斯国沙皇尼古拉向德意志国与奥匈国派出了外交官。
他们希望与德意志国或者奥匈国签订一一个互不侵犯条约,若是无法达成这个目的,至少也要让双方之间的关系有所回暖。
当罗斯国的外交官来到德意志国时,他们得到了热情的接待。
在对待罗斯国的问题上,德意志国向来是慎重的。
他们与法兰克王国之间的仇恨不可能化解,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