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意思是,我们应该从最近的战役往前看,以前的战船小得可怜,和我们现在用的战船根本对不上号,没有什么参考的意义,还有就是,我们要看江南这一带发生的战役。·k+u!a.i·k·a.n!x!s¢w?.¨c,o·m¢”
这样经过筛选,需要查阅的古籍,就少了一大半。
毕竟雄英裂土为王的时代,战事最为频繁,但能够拥有强大水军的王侯很少。
常茂恍然大悟,顺嘴提议。
“那我们直接看我爹参与过的那几次战役不就行了吗,特别是鄱阳湖战役,陛下和陈友谅打的这一场,持续了数十天,打得可激烈了。”
别看常茂不爱看兵书,对古往今来的其他战事不感兴趣,可对自己亲爹参与过的战役,他是如数家珍。
特别是鄱阳湖之战,当时还是陈友谅手下的猛将张定边,他们制定了“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斩首行动。
用冲击力强的战船巨舰,把陛下所乘的战船撞搁浅了,在陛下陷入重重包围,情况十分危急的关头,全靠父亲指挥得当,并且不顾自己性命前去搭救,这才让陛下得以脱险。
救驾首功,就是这么来的!
常茂说到兴头上,语气激昂起来。
“……后来陛下要实施火攻,还是我爹点了一支敢死队,乘着小舟突击闯进了敌营,我爹的小船虽然没有陈友谅的战船又大又猛,可我爹他灵活啊,而且他起到了带头作用,鼓舞了将士,分割、围歼敌方的巨舰,陈友谅想率部残逃时,还是我爹提前在封锁了鄱阳湖通往长江的出口!”
一口气说完,常茂脑中忽然灵光一现。!2-疤¨墈~书`徃? -埂_辛~嶵?全!
等等!
当时为什么要火攻来着?
好像是陈友谅的水军,因为所乘的船只巨舰,转舵困难,担心被小船围攻,还有临时征集的士兵,不适应水上作战,这才把所有的船舰,全部拿铁链锁在了一起!
而在想出火攻的破解之法以前,陈友谅这样的做法,可是让陛下吃尽了苦头!
“殿下,有了!”
“我也有了!”
朱棣和常茂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脸上豁然开朗的神色。
两人异口同声的说道:“连锁战船!”
是的。
走敌人的路,让敌人无路可走。
本身在朱棣的设想里,下海的战船要更加高大,他也跟父皇提出了这一点。
鄱阳湖之战过后,陈友谅身亡,后来陈理率张定边等将领归降,连同造船工匠一并归属了老朱家管辖。
但水军如今在用的战船,实际上没有鄱阳湖之战时那么坚固与庞大,毕竟战争打起来,搞破坏容易,想要修复却很难,再加上一些老匠师故去了,隐居了,随着蒙古军队被打退到北地以外,朝廷对水军的重视也不如当年。
如今重启造船厂,朱棣还真不知道,这次造出来的是行动便捷的战船,还是像小山包一样,移动缓慢但坚不可摧的水上战舰。
“常先锋,走,我带你去造船厂,咱们去看看船有多大,用上这连锁战术行不行,要是行的话,咱们就弄个加强版的战舰。”
想到几座山包大的战舰,飘在海上。
估计倭寇的船只看到这样的杰作,都不敢往前靠近!
想想就觉得威风!
“不是殿下,你说风就是雨,还真打算把船只锁起来,让它如履平地,来解决晕船的问题?”
别看提议有常茂的一份,但他还是提醒朱棣别太冲动。~珊_叶?屋_ +醉_欣!蟑/节·更`鑫?哙/
“殿下,你难道忘记了陈友谅用这一招的时候,被火攻有多惨烈了吗?”
朱棣找出关于鄱阳湖战役记载的那本小册子,往怀里一揣,自信十足的比划着。
“鄱阳湖和海面上一样吗?河面上躲在不过去的暗箭,不代表海面上躲不过去,没有实际看过试过,怎么知道行不行,别磨蹭了,趁着天黑能看清船体和图纸,咱们快走。”
朱棣抓住常茂的袖子,把人往外拽。
还没走到大殿门口,迎面看到父皇抱着乖侄儿,和大哥一起走了进来,他脚步停顿了一下,但也仅有一下,但毫不犹豫地打算越过三人。
“乖侄儿,大哥,父皇,我和常先锋有急事要去工部一趟,有什么事,下次再说。”
“老四你等会儿……”
“等不及了,天要塌